七月普度孤幽·十方眾生離苦
農曆七月被視為「慈悲月」,是華人祭祀文化中的重大節慶。相傳農曆七月十五日,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會持陰陽祿簿,檢閱人間善惡,此時,人鬼聚集,祈求赦免。為免祖先故人及好兄弟們在陰間受苦,人們會在這個月份中準備祭品,供奉誦經超度,並由道士設壇誦經,為先人及亡魂祈願遠離飢餓困厄,行功德迴向,因此七月十五也被稱為「中元節」,即赦罪之日。 在台灣民間信仰中,每逢七月中元節,家家戶戶或宮廟寺觀都會普度拜拜,或舉辦中元法會,為祖先拔薦,賑孤魂超度。不論是家庭自行準備的普度,還是參加宮廟籌辦的公普,目標皆是普度眾生。特別的是,宮廟通常會請神明坐鎮,並讓鬼魂聽經受化,因此普度的規模和儀式相對嚴謹。不過,不論是中元祭祀的概念還是虔誠供奉的心意,皆大同小異。
接近農曆七月尾聲時,介紹幾項普度中常見的儀式和情境,讓大家更加了解七月普度的典故: ➤普度場的主宰 - 鬼王大士爺 普度場會祈請觀音佛祖,也稱為「大士爺」,坐鎮壇場「普度山」,主壇維持秩序。這樣一來,孤魂們不敢胡作非為,安定心神聽經度化,也得以公平分配普施孤筵的供物。 ➤普度壇道長 - 化身救苦尊化食千千萬 一般宮廟會請道士主持普度法會,道長登上普度臺時,主壇高功會化身為太乙救苦天尊,主法普施儀式。道長遍灑甘露水,澆熄孤魂口中的焰火,開通耳目咽喉,然後施變食化食咒,將食物化為十倍百倍千倍萬倍,施食給在場的孤魂,讓他們能飽餐一頓。 ➤充滿人文關懷的「翰林所」、「沐浴亭」、「男堂女室」 宮廟所辦之普度會通常設置一套屬於孤魂的普度SOP,即「紙路」。孤魂進入普度場後,有「翰林所」可居住,可至「沐浴亭」沐浴梳洗,洗淨長期以來的污濁,最後至「男堂女室」更衣休息準備聞法。這樣,孤魂們可以乾淨清爽的面貌,謙敬地在普度場遊走及休憩,並以清淨之身受召壇前聽經,接受度化。 ➤普度為何要拜 空心菜 自古以來,傳說餓鬼因過去的罪孽受懲罰,喉嚨被封鎖,無法進食。當他們張口時,喉嚨中會冒出焰火,令他們飢餓難耐。為此,道長在普度法會上會施甘露水,念咒消除餓鬼喉中的燄火,讓他們能夠順利進食。
在普度祭拜中,空心菜是常見的供品之一。空心菜因其屬性清涼,能夠解餓鬼喉中的「焦渴之火」,同時,空心菜的空心梗也被認為可以化為餓鬼損壞的咽喉,幫助他們進食。因此,空心菜成為普度儀式中的重要供品。此外,現今祭拜空心菜也象徵著儀式結束後「無心留祢」的意涵,意指不願與鬼魂繫留,願祂們早日超脫。 ➤普度公佈欄:普度榜文 榜文是法會或醮典中用以公告三界的文書,相當於神靈界的公告欄。在中元普度期間,普度壇前也會公貼榜文,通常使用黃紙書寫,稱為「黃榜」。其目的是召請十二類無祀孤魂及十方男女滯魄前來聽經受度,享用施食。
大開甘露門
淒淒慘慘夜半天,綠柳堤頭無人伴 春秋祭祀誰為主,今宵幸遇三壇主 無主孤魂實堪憐,黃梅谷口獨自眠 日月蹉跎不計秋,參隨悟道上天堂 右仰孤魂知悉
普度的意義,不僅在於請好兄弟們飽餐一頓以解飢餓之苦,更希望藉此機會讓鬼魂們聽經受化,盡早投胎轉世,早日脫離鬼域,不再在人間到處騷擾
➤家庭普度與宮廟普度的區別 家庭自行準備普度其實與宮廟的供品準備上差異不會太大,除了基本的牲果糕點外,具有特別意義的用品與食物也大同小異。 比較特別的是,宮廟為會請神明坐鎮並讓鬼魂聽經受化,因此在普度過程中會比一般家庭更為嚴謹,另外宮廟普度會有額外準備的「男女室」與「普度山」,也是為眾孤幽特別準備的洗淨休息與聽授經文的場所。 ➤普度小科普 自古流傳,餓鬼的喉嚨因受懲罰無法進食,開口即會有火焰焚燒,因此會需要道長念咒師甘露水為他們消除燄火,方能飽餐一頓,一般家庭會準備空心菜,空心菜的屬性清涼,能解祂們口中「焦渴之火」,但現今流傳更多的是「無心留祢」之意。 而宮廟所請道士主持普度法會時,會登上普度臺,主壇高功變身為太乙救苦天尊,舉行普度儀式,遍灑甘露水,澆熄孤魂口中的焰火,開通耳目咽喉,然後施變食化食咒,將食物一化十,十化百,施食給在場的孤魂,使他們能吃上一頓好飯。 舉行普度的用意,不僅是請好兄弟飽餐一頓以解飢餓之苦,更是希望他們莫在人間到處騷擾,因此會藉機讓鬼魂聽經受化,讓祂們可以盡早投胎轉世,早日脫離鬼域。 另外,宮廟所辦之普度會有一套屬於孤魂的普渡SOP,即為普度場合的「紙路」,紙路的職責包括:當眾孤魂進入普度場,就有「翰林所」可居住;然後到「沐浴亭」去沐浴梳洗,將長期以來的污濁洗淨;到「男堂女室」更衣休息,這樣一來除了讓孤魂可以擁有乾淨清爽面目於普度場遊走、休憩,更可以清淨之身聽經,接受度化。此外,普度場裡有「大士爺」維持普度場秩序,讓為數眾多的孤魂不敢胡作非為,普度孤筵的食物得以公平分配。當鬼魂遊走到「普度山」時,可以聽觀世音講經度化,獲得超昇前往極樂世界,人間也將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